2023年中国经济复盘及2024年展望

1月17日,国家统计局公布2023年全年经济和人口数据,经济持续恢复,人口形势出现总量减少、老龄化和少子化特征。2023年实际GDP增长5.2%;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,较上年减少208万;全年出生人口902万,较上年减少54万;16—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86481万,较上年减少1075万...

券商青睐“红利低波”资产 称仍存一定演绎空间

开年以来市场持续波动,资金行为的共识集中于攻守兼备的“红利低波”策略。在高股息行情的催化下,“红利低波”也成为被市场广泛讨论的热词,相关指数表现较好。何为“红利低波”?国金资管解释道,“红利低波”是一个组合词汇,为“红利+低波”。红利一般是指高股息,投资者以长期稳定分红且股息率较高的公司作为投...

余永定:展望2024中国经济

2023年,各界普遍预期我国经济可以实现5%左右的增速目标,经济运行中也不乏结构性亮点,但有效需求不足、预期偏弱等问题仍然突出,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出现“温差”。2023年三季度以来,房地产政策优化调整、增发1万亿国债等措施对信心有所提振,也使市场更加关注2024年我国经济能否实现更强的复苏。&...

IMI工作论文|张杰:“货币超越”的中国谜题—兼论万志英的中国货币历史演进观(下篇)

货币制度“双重功能”的微妙平衡实际上,除了上述青铜铸币制度“双重功能”的平衡,在中国长期历史演进过程中还有一些十分特殊的“平衡”。若将这些“平衡”加总起来,大致构成中国社会经济制度结构的基本面貌。万志英显然对此有所了解和领悟。他在区分“原始管子”(Proto-Guanzi)和“伪管子”(Pse...

刘元春:房地产会逐步趋稳,市场出清会加速进行

刘元春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,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、中国宏观经济论坛(CMF)联合创始人 本文转载自12月27日新京报。 预期提升不能仅靠短期政策,宏观政策着力点发生调整 贝壳财经: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“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”的“偏积极”信号和即将采取的措施能否抬升经济...